引子
一切都是突如其来,原本期待的井然有序的开学模式变成炼狱般的开局。和许多老师一样,开学前我也没有做好线上教学的思想准备:如何教?如何学?如何交流?怎么完成实训?当了解到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电脑、网络信号不好时候,我明白了这就是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如何打赢呢?要保证教的质量、学的效果、练的及时、交流的顺畅。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逐一得以解决。
面对问题,在应对中成长
网络教学系统、在线直播平台……林林总总看起来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开课前两周,每天都能在教师群里看到各种滚动的操作指南和疑难问题。 在学习使用各种网络教学工具的过程中,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职教云平台总体偏重于理论教学,即使有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也达不到软件技能训练的目的;腾讯课堂等教学直播平台需要教师和每个学生都有较好网络带宽和稳定的网络信号;班级QQ群主要作用是发布公告,通常是禁言状态,不能和学生实时互动……
于是,我为每个班单独创建了Q群,将电子教材课件进行分享,最重要的是——终于能够随时发起讨论,有问有答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让线上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也方便进行交流分享。针对没有电脑的“手机用户”,我建有手机上课群,提供特定的线上实训环境。这样一来,问题也来了——群多了管理起来非常耗时。解决办法是除了把Q群置顶改名以方便查找,同时委派班干部和学生助理负责日常的群管理。八个Q群就这样终于正常运转起来了。

图1 八个教学Q群
开课第一周,“职教云”服务器的压力很让人头疼,到了8点30分以后一些简单的教学互动都会受到影响。为此,我把上课签到开始时间提前到了早上7点30分,刚开始个别学生有些怨言,但这样做除了错峰,也起到了让学生早起的附加作用。宅在家里太久,学生多少有些懒散,在我的坚持下,从第二周开始,不按时签到的学生明显减少了。

图2 早7:30的签到率达100%
录制视频和教学直播也费了一些周折。课前录制视频有时候让人崩溃,录错一点都要重来,每次录制前,我会先简单拟一个提纲,算是脚本吧。刚开始尝试直播时,总有一些学生半天进不了课堂,直播变成了一部分在里面,一部分在外面的局面。于是我把课堂直播与Q群图文直播模式结合起来,将软件操作截图和文字说明同时打到Q群聊天窗口里面,这样既保证网络条件好的同学可以观看,也能让网络条件差的同学可以了解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以及操作技巧。

图3 课堂直播与Q群图文直播
发挥长项,自建实训平台
教学平台问题解决了,没有电脑的同学怎么进行实训?我怎么了解学生实训练习的情况?这些问题在开学之初一直使人困惑。既然是在网络中展开学习,那就从自身专业能力这块去想办法。
我利用平时自己搭建的一台阿里云服务器,安装配置了VNC server,开启多个远程桌面供学生用手机远程操作,提供eclispe和staruml 等软件。学生手头没有电脑、没有开发环境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然而,因服务器资源有限,不能供所有学生同时访问服务器。我利用各班“手机上课群”进行分时管理,通过“分时使用表”限时访问,让手机用户的学生每天都有练习时间。
图4 四个远程桌面
图5 分时使用表
平时我们上课可以现场指导学生,学生也能很快知道操作正确与否,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很难看到学生的实训过程,更难进行及时评判。学生迫切需要一个可以自我练习、自动评判的“在线训练系统”。
这学期我所带的《测试环境搭建》课程需要做自动化测试,对环境要求比较高,需要较多的软件。学生一旦环境搭建不起来,就没有办法完成实训,而对于没有电脑和网络较差的学生来说,能完成理论部分的练习就已经是很难了。基于此,我利用现有的服务器开发了一个简易的在线训练系统,可以让学生完成有关python和selenium的基本实训,并能根据预设的预期键值进行自动评判。这一在线训练系统解决了学生搭建实训环境的问题,同时“自动评测”也可以让学生提交后立即知道结果。该系统没有职教云接口,学生的活动无法在职教云上体现,只好同时使用了。两者一个重在理论教学,一个重在实践操作;一个可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一个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图6 手机使用“在线训练系统”的截图
合理规划,教学有条不紊
因所带班级较多,必须合理规划直播、讨论以课程开启的时间,并及时告知学生。我会在职教云和Q群设置公告,相对来说Q群公告更好,可以弹出信息提醒学生。
“职教云”有分时限制,需要提前进行教学设计分配时段,职教云不能定时开启课堂互动,我会在每天7点半以前将组织好的课堂内容开启:签到->学习课件视频->讨论->答疑。课堂交互活动不必太多,我是以讨论为主。直播的时间分配也是一个大问题,最多的时候一个上午会连续开展3个班的教学活动。
作业方面目前以附件截图为主,部分课程配合在线训练系统的使用。
总之,合理规划可以在多个头绪中不至于手忙脚乱。
图7 我的线上教学照片
图8 我的线上教学照片
教学相长,师生打成一片
教学形式不管如何变,教学的主体永远是学生。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自身条件和周边环境。
我所带的几个班,有些学生在老家偏僻山区,没有电脑、网络信号不好,这样的学生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开学之初,我进行了多轮调查,掌握了哪些学生不能观看直播,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尽量以图文直播形式,录播的视频尽量压缩,保证文件小、不至于耗费太多流量。有学生有睡懒觉的习惯,我建议他们设置手机闹钟;每次下课公布未签到的学生名单,并逐一了解原因;有些学生在疫情期间做志愿者,不能进行正常课堂学习;个别学生因网络不好,学习记录少,担心影响成绩……这些都需要及时沟通、解决和疏导。
在搭建远程桌面和训练系统的过程中,我建了“测试群”,邀请几位网络条件好、基础好的学生共同测试系统,这一过程极大增进了师生间的熟悉了解,这几位学生也成了我教学中的好帮手。
两个教学周过去了,因为疫情,教学需要面对很多困难,说实话比以往的线下教学累多了。但在种种努力之下,师生之间交流却比任何时候都多。学生的配合使得教学开展变得更为顺畅,和学生打成一片确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教学相长!这个疫情让我和学生都有了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
结束语
疫情之下的线上教学是一场挑战,需要教师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技术,探索更适合的方法,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和学生携手去解决。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探索和思考,也希望能和更多的老师们分享好的教学经验。
测试直播的链接:
https://ke.qq.com/webcourse/index.html?cid=1220472&term_id=101317172&lite=1&from=800021724#cid=1220472&term_id=101317172&taid=6930854&lite=1&vid=5285890799617977733